Play Open
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

中超15分钟超长补时引争议,马德兴质疑数据不真实,球迷怒斥过于荒谬

这也让人想到了J联赛的做法。上周末,川崎前锋与横滨水手的比赛,全场只补时了4分钟。原因就在于裁判严格控制比赛中的停顿时间——球员倒地超过10秒就会催促,换人时也必须快上快下。曾在日本留学的球迷表示:“他们的补时都是实打实的,不会为了数据随意加时。”反观中超,这场15分钟的补时简直成了笑话。浙江队与玉昆的比赛,补时阶段更像是一场“闹剧”。云南玉昆队明显想拖延时间,门将几次抱球不发,裁判却迟迟没有出示黄牌警告。有球迷数了一下:“光门将拖延就拖了三次,裁判连个警告都没有,这补时分明就是给他们‘放水’。”

赛后记者询问裁判,得到的答复是: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”。这回答几乎等于空话一堆,毫无意义。马德兴直言:“上赛季声称净打时间超过日本联赛,脸不红吗?J联赛补时少,是因为节奏快,停顿少;我们补时多,是因为管理混乱,还非要往脸上贴金。”这番话说得中肯有力——一位青训教练也表示:“孩子们看中超比赛,模仿起了球员拖延时间的做法,一到领先就躺地上拖延时间,反正裁判最后会补时,这样的风气太坏了!”

网友的评论也迅速炸开了锅。@足球老炮儿戏谑道:“我爷爷看球时,补时都是实打实的,现在倒好,成了足协写报告的工具。”@数据打假办更是调侃:“以后补时直接写20分钟,省得裁判举牌浪费时间。”还有球迷甚至表示:“下次干脆踢100分钟好了,省得大家再算补时。”

问题的根本,还是“形式主义”。足协为了让数据好看,用补时来“凑”时间,向外界展示联赛进步;裁判为了避免被投诉,宁可多补时几分钟;俱乐部也乐得顺水推舟,反正多踢几分钟对他们也不至于太累。最终,吃亏的还是球迷和球员。就像有一位云南球迷无奈地说:“看完比赛赶不上末班车,只能在网吧过夜,这补时害得我们真惨!”

球员们也有自己的委屈。浙江队的后卫赛后疲惫得直接瘫倒在草地上:“平时训练最多踢95分钟,今天踢了105分钟,腿都快抽筋了。”更为危险的是,补时阶段球员体力不支,受伤风险增加——去年就有一名球员在第103分钟拉伤了韧带,最终报销了整个赛季。

补时并非不能长,但必须有充分的理由。无人机干扰、球员受伤等突发事件,适当增加补时可以理解;然而,如果只是为了凑数据、讨好领导,那就显得十分伤人心了。马德兴总结道:“中国足球要进步,先从尊重规则、尊重球迷开始。少搞虚的,多做实的,这才是最重要的!”

这场长达15分钟的补时闹剧,或许能成为改变的契机。至少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——补时为什么这么长?数据到底是真是假?什么时候中超能像J联赛那样,让比赛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?毕竟,球迷和球员观看的,应该是足球,而不是一场为了数据精心设计的秀。希望下次,裁判举牌时,球迷们能不再怀疑:“这补时,到底是时间,还是谎言?”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程|世界杯队伍|i史商店世界杯历史宝库站|istorysho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